<tt id="84k2u"></tt>
公司新聞
公司新聞

公司新聞

地球玩自拍:一段64億公里的旅程

2022-12-27 189

以下文章來源于環球地理志 ,作者Zenith

在浩瀚的星空中

漂浮著一顆蔚藍色的星球

遨游宇宙46億年

它就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隨著科技的進步
 


人類借助各種航天器

從太空中給地球自拍

 



◤地出-日本繞月飛行器/2016年10月7日

 

 

那么

太空中遙望地球

究竟是什么體驗?

 

 

 

藍色彈珠

1972年12月7日

阿波羅17號飛船發射升空

發射后的5小時6分鐘

距離地球45000公里處

拍攝下這張舉世聞名的照片

 “藍色彈珠”

 



◤非洲大陸和南極洲

 

注釋:阿波羅17號(Apollo 17)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十一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六次也是迄今為止最后一次登月任務。阿波羅17號是阿波羅計劃中唯一的夜間發射的任務,也為阿波羅計劃畫上了句號。

 

如果

這張地球自拍不夠眼熟

那么下面這張背景照片

一定是我們每天都要照面的

 



◤微信登陸界面

 

注釋:微信啟動頁中選用的照片素材就是“藍色彈珠”,它是NASA在全世界范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

 

當然

2017年

9月25日至28日期間

微信用戶啟動時可以看到

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風云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云圖

 



 

這些地球自拍

無疑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結晶

但是

人類總是不安于現狀

 



◤2014年地球自拍合集@NASA

 

〖700公里自拍〗

2002年

美國宇航局

將一系列Terra衛星影像

(衛星距地面約700公里)

拼接成新一代地球肖像

“藍色彈珠2.0”

 



◤東半球@NASA




◤北美洲@NASA




◤東亞和大洋洲@NASA

 

光陰易逝

歲月如歌

 

〖824公里自拍〗

2012年

美國宇航局

基于索米國家極地軌道衛星數據

(衛星距地面約824公里)

 



 

拼接成第三代地球肖像

“藍色彈珠3.0”

 



◤非洲合成照@NASA




◤北極及亞歐大洲@NASA

 




◤澳大利亞@NASA




◤北美大陸@NASA

 

并推出夜幕下的地球肖像

“黑色彈珠1.0”

亞洲夜色

中國東部燈光璀璨

 



◤東半球的凌晨

 

美洲夜色

美國大地燈火通明

 



◤西半球的凌晨

 

歐洲燈光點點

非洲暗黑一片

 



 

除去

這些獨一無二的衛星影像

那么

其他視角的地球自拍呢? 

 

 

 

 

地出


人類成功登月以來
 


從月球獲取眾多地球肖像

開啟38萬公里之遙的地球自拍

人們命名為“地出”(Earthrise)

試想

你站在荒蕪的大地上

一輪“藍月”從月表冉冉升起

這是何等的神奇?

 



◤從月球康普頓環形山遙望地球@NASA/20151012

 

注釋:實際上,假若真的站在月球表面上的話,其實是不會看到像在地球上看到的日出、月出一樣的所謂“地出”。因為月球的運行與地球作潮汐鎖定,結果月球的一面總是朝向地球,在月球的上空看來,地球差不多總是在同一位置。 但是因為天平動的關系,地球看起來會在一個范圍內來回擺動。若站在面向地球的那個月面的邊緣,就有可能觀測到類似地出的現象。 由于天平動的周期為27天,整個地升地落也需要27天。

 


1966年8月23日
 


月球軌道1號

獲取第一張地球自拍黑白照

地球看起來如此平坦無奇

 



◤地出@NASA/19680823

 

 隨著進入月球軌道的時間不同

“地球升起”影像也各不相同

1968年12月24日

阿波羅8號拍攝到“地出”

 



◤地出@NASA/19681224  

 

1969年5月

阿波羅10號拍攝到“地出”

 



 

1969年7月16日

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

人類首次實現登陸月球

在此期間拍攝一系列照片

人類第一次站在月球為地球拍照

 



◤阿波羅11號登月艙返回途中@NASA/19690721





◤地出@NASA/196907




◤地球當空照-阿波羅11號登月艙@NASA/196907

 

注釋:阿波羅11號(Apollo 11)是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時36分20秒。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7月24日返回地球。

 

在隨后的五次載人登月中

拍攝了不同角度的地球自拍照

尤其是在阿波羅17號登月中

拍攝到彎月般的“地出”照片

地球初升

 



◤阿波羅17號@NASA/19721219

 


 

出露月表

 



◤阿波羅17號@NASA/197212

 

“藍月升起”

 



◤阿波羅17號@NASA/197212

 


 

當空懸照

 



◤宇航員哈里森.施密特@NASA/197212

 

現代月球探測器

環繞月球軌道拍攝“地出”

亦是相當驚艷

 



◤一系列“地出”拼圖@JAXA

 

這些

難道是太空遙望地球的全部嗎?

 

 

 

回眸一望

人類發射越來越多深空探測器

每當這些探測器回眸一望故鄉

皆留下驚鴻一瞥的瞬間

(下文依據自拍距離遠近闡述)

 

〖160萬公里〗

2015年5月29日

深空氣象觀測站

(DSCOVR探測器)

飛行至日地L1點

 



 

距地球160萬公里

拍攝到地球自轉的影像

 



◤DSCOVR探測器拍攝@NASA/20151021

 

2015年7月

在DSCOVR的鏡頭中

月球緩緩的從地球前面經過

 



 

終于拍攝到地月合影照片

 



◤東半球和月球背面合影@NASA/20160705

 

注釋:深空氣象觀測站DSCOVR是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的縮寫。

 

〖260萬公里〗

1973年11月

水手10號探測器

距離地球260萬公里

拍攝到地球和月球的半邊天

 



◤地球和月球@NASA/1973
 


 

〖500萬公里〗

2017年10月2日

歐西里斯號探測器

(OSIRIS-REx)

飛離地球500萬公里時

(月亮到地球的距離的13倍)

記錄了完整的地月圖像

藍色彈珠和灰珍珠

 



 

〖620萬公里〗

1992年12月16日

伽利略號探測器

距離地球620萬公里

抓取到地月各自的半球

 



 

〖1166萬公里〗

1977年12月18日

旅行者1號


飛離地球1166萬公里
回望“兩輪彎月”


 

 

〖6360萬公里〗

2018年1月17日

歐西里斯號探測器

飛離地球6360萬公里

超過地球與火星的最近距離

(兩者最近距離為5760萬公里)

以小行星帶的視角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捕捉到地球和月球

他們就是兩個針點

 

 

〖9800萬公里〗

2013年7月19日

信使號探測器

飛離地球9800萬公里

記下這針點狀地月合影

 

 

〖1.4億公里〗

2007年10月3日

火星探測器

到距地球1.4億公里的火星軌道

從火星的視角

高分鏡頭拍攝“兩輪彎月”

 



◤火星探測器拍攝@NASA/20071003

 

注釋:1個天文單位既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495億公里。

 

〖1.83億公里〗

2010年5月6日

信使號探測器

以水星的視角

遙望地球和月球

 



 

〖2.05億公里〗

2016年11月20日

火星探測器

距離地球2.05億公里

以火星的視角

用高分鏡頭記錄故鄉

 



 

〖14.4億公里〗

2013年7月19日

卡西尼號探測器

距地球14.4億公里的土星軌道

以土星的視角

拍攝到土星環和地球圓點

 



 

〖64億公里〗

1990年2月14日

旅行者1號

飛離太陽系過程中

依依不舍、徐徐回望

這遙不可及的故鄉

深深地烙下家鄉的印記

努力記住它每一寸樣貌

“暗淡藍點”

 



 

這個小點

就在這里

在一束陽光中

在纖纖細塵里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

這里有人類的一切

 



 

 

 我們

努力做到

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

One Planet One Home